查看原文
其他

高建新丨丝路漫行笔记

一个人的民族史 民族史
2024-09-15

       丝路是一条由商贸推动文化交流的五彩路,为汉唐的开放和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只要走上丝路,就会激发一种久违的英雄情怀,产生无数的联想和想象,关于战争的、边塞的、商贸的、奇异物产的、未知世界的。沿途民族风情浓郁,有无数壮丽的自然景观、形态丰富的文化景观以及大快朵颐、一尝难忘的美食、美酒。



       我是从2004年暑期开始丝路之旅的,这一走就是十几年。为了旅行与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将汉唐陆路丝路分为东、中、西三段:长安向西北经金城(今甘肃兰州)至河西走廊的玉门关、阳关以东为东段,全程大约2000公里;出玉门关、阳关向西至帕米尔高原(古代称“葱岭”)以东为中段,汉唐称为西域,亦即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境,东西大约2000公里;翻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西亚一直到大秦(古罗马)为西段,全程大约5500公里。汉唐陆路丝路三段中有两段在今天的中国境内,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带。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它经过的路线长约8700公里,各类遗迹多达33处。其中,中国境内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共有22处考古、古建筑遗迹。虽说走了十几年,我也只走了丝路的东段与中段的一部分地方。 



       历史烟云中的河西走廊充满传奇,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河西走廊东起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的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是丝路东段的核心区域。一路向西北,纬度渐走渐高,如爬坡一样,到了瓜州再到敦煌,才开始下坡。2017年的整个暑期,我都穿行在河西走廊上,北向三见龙首山、合黎山,南望三见祁连山。其间两次去西宁,从西宁乘火车向西北直到张掖,一路与祁连山相随。祁连山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东西绵延1000公里,终年积雪,晶莹皎洁,在高原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令人心动。探访中国西部,探访丝路,绕不开祁连山,绕不开河西走廊。2018年8月,我从敦煌飞赴西宁而后改乘火车去拉萨,在空中俯瞰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依然激动不已。


       河西走廊上的四郡,地处丝路东段,山河险固,战略地位重要。汉武帝收复河西地区,“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汉书·西域传序》)。两关,指玉门关、阳关,地处丝路东段的最西端,是通往西域的门户。河西四郡每一郡相距大约是240-300公里,从东到西、排列有序,如宝鼎一样扛起了整个河西走廊,成为汉唐西北的军事边防要地,曾为抗击外族入侵、守护丝路畅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有《游河西走廊二首》,表达感怀:


其一

丝绸有路到大秦, 匹匹生绢价万金。

四郡河西排宝鼎, 兴唐盛汉首铭勋。

其二

沙打凉州落日红, 焉支羯鼓响无穷。

胡姬劝酒狂歌醉, 撩乱边情月夜浓。


      河西走廊同时也是汉唐贸易与文化交流通道,中原的物质文化如丝绸、瓷器与精神文化如印刷术、纺织技术的输出主要是通过河西走廊完成的,西域的物产如琉璃、香料、葡萄、汗血马与文化如舞乐、佛教文化等,也主要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除酒泉外,河西三郡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李白所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月下独酌四首》其二)。酒泉向西几十公里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嘉峪关关城背倚高山,险峻天成,凸起在茫茫大漠中,巍峨宏伟,壮阔无比,自古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东西绵延的万里长城在这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河西走廊上的第一重镇是武威,古称凉州,汉唐以来一直是繁华地,北朝温子升《凉州乐歌二首》其一说:“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姑臧城,今武威市凉州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说:“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当时的凉州是与长安、洛阳、金陵、扬州一样著名的大都会:“高槛连天望武威,穷阴拂地戍金微。九城弦管声遥发,一夜关山雪满飞”(柳中庸《凉州曲二首》其二);“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西凉伎》)。



       凉州历史悠久,文化昌明,地势险要,有山川屏障环绕,如襟似带,是通往西域的要地,东西往来者熙熙攘攘,争相进入。唐人写中国西部,凉州入诗最多,内容厚重,感情深沉苍凉:“高楼酒夜谁家笛,一曲《凉州》梦里残”(张祜《登杭州龙兴寺三门楼》),“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白居易《题灵岩寺》)。今天的武威盛产冰葡萄酒,有文庙、海藏寺、鸠摩罗什寺、西夏碑等众多名胜,我第一次访问鸠摩罗什寺是在15年前的2004年,当时曾有小诗以纪:


龟兹有幸降宗师,妙釆莲花弃臭泥。

普渡众生归大乘,修成舌塔望云齐。


鸠摩罗什尝言:“臭泥中生莲花,你们但采莲花,勿取臭泥。”后秦弘始十五年(413),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圆寂,临终说:“今于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果然火化之后“薪灭形碎,唯舌不灰”。鸠摩罗什是佛教由小乘转向大乘的关键人物,影响广泛的色空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由鸠摩罗什译自《心经》的。舌塔,鸠摩罗什圆寂火化后有舌舍利,弟子们建塔供奉,直至今日。


       武威有“天马之乡”之称,雷台汉墓出土了著名的“铜奔马”(起初称“马踏飞燕”)铜塑,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现藏于甘肃博物馆,以来自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又结合西北游牧地区骏马的特点塑成,凌空奔驰,劲健有力,由此可知汉王朝强盛时的审美风尚是阳刚大气的,是追求力量和速度的,上世纪80年代被国家旅游局选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志。2018年秋天访甘肃博物馆,再见“铜奔马”,亲切依然,草成小诗以咏赞:


追风宛马敢翻空,汗血滴来一路红。

葱岭霜蹄才踏燕,飞云已罩陇头东。


       张掖,古称甘州,因“张国臂掖”(应劭《地理风俗记》)、以通西域而得名。因为地处张掖绿洲,海拔高,即使夏日炎炎,这里也雨水充沛,清凉如秋。在张掖,我租车到了北郊的合黎山下,一睹其雄姿。合黎山东西纵横上百公里,山北是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再向北,越过居延绿洲,就进入了蒙古国。合黎山与东面的龙首山、西面的马鬃山,共同构成了河西走廊的北部屏障。为了抵御突厥南侵、布防军事工事,当年陈子昂就曾来过合黎山山口查看地形。合黎山山口上蓝天如洗、白云悠悠,南望便是绵绵无尽的祁连山。张掖市内有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寺内有木制释迦牟尼涅槃像,长34.5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张掖市西北的临泽县有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的丹霞地貌五色斑斓又以红色、橙色为主,如彩缎一样铺展在西北大地之上,雨后的色彩尤其鲜艳。“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南阳府志》),明人对丹霞地貌的描述,可以用来形容张掖丹霞地貌令人惊艳的颜色之美。


       从武威一路向西,经过张掖、酒泉、嘉峪关,而后是瓜州。《元和郡县图志·陇右道下》说:瓜州“地出美瓜,故取名焉。狐食其瓜,不见首尾。大历十一年(776)陷于吐蕃。”还真在瓜州服务区吃到了本地的蜜瓜,瓜皮淡绿,瓜肉橙黄脆甜,有点儿像哈密瓜。过了瓜州,就到了河西走廊的锁钥之地——敦煌。敦煌古称沙洲,是丝路上最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莫高窟美奂美轮的壁画、雕塑,更是艺术家的朝圣之地。历史上,无论是取经的、经商的还是探险的,都要集结在敦煌,学习外语、熟悉地理、储存体力、调试心理、准备驼队和给养、聘请向导,而后过玉门、出阳关、走西域,几个月穿行在茫茫无际的沙海。从敦煌向西,是库木塔格沙漠和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再向西北,是绵延数百里的有“干旱之山”之称的库鲁克塔格山脉,再向西便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第一大沙漠是撒哈拉沙漠)和最大的流动沙漠,流沙面积世界第一。只有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葱岭,才算走完今天中国境内的丝路。除去朝廷的命令,只有两种原因可以催人走上这九死一生的旅程,那就是金钱和信仰。前者是贩运丝绸,后者是西天取经。


       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是古阳关遗址,有新建的阳关关城和博物馆。游人在此可以花10元钱领一个关牒(相当于护照)、租借骆驼在沙海中骑行一段,以感受当年走上西域、穿越茫茫戈壁的情景。阳关是汉唐西境的国门,唐中期后废圮,今天仅剩汉代烽燧遗址。旅人西出阳关,需穿越库木塔格沙漠和有“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找到孔雀河并沿河一路西行,经过尉犁县(唐在此置焉耆都督府)到达今天的库尔勒市,但这也只是走了丝路中段的东面半程路。新建的阳关关城城门上有引自《西厢记·长亭送别》“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楹联,读后让人心生无限感慨:万里之外一别,何时才能再见?只有来到此地,才能真切体会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中饱含着的生离死别的巨大悲伤,能活着出去,却不一定能活着回来。活着回来,却不一定能见到当年送别你的人。路途虽然艰难危险,前人却把经过阳关通往西域的大道称为“阳关道”或“阳关大道”,后泛指康庄大道。不仅如此,前人由王维的送别诗又进入音乐、绘画,有《阳关三叠》《阳关图》等,不断演绎着人生不能却除的悲欢离合。就此我写成了《诗与音乐绘画的会通——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到〈阳关三叠〉〈阳关图〉》一文,刊载在《文史知识》2018年2-3期上。重访阳关,我有小诗《访敦煌阳关烽燧遗址》:


关楼孤耸带斜阳,四望苍茫锁大荒。

劝尽一杯心已醉,三叠声里更哀伤。


       因为沙漠四围,敦煌的夏天酷热,最热是午后,气温时常在40℃上下,不落的太阳晒得人头顶冒烟、后背着火。2017年7月26日我从张掖夜乘火车时细雨蒙蒙,清爽潮润。晨至敦煌,已觉酷热难当,午时气温竟达38℃,再成小诗以咏:


甘州一夜雨淋淋,分至沙洲立见春。

大漠雄关开朔野,汉唐丝路此为尊。


甘州,古张掖;沙洲,古敦煌。奇妙的是,大约到了夜里的11点,一股凉风从敦煌市的北面吹来,气温一下变得清爽起来,游人开始涌上街市,开始了一天最有味道的生活。敦煌的沙洲夜市是当地最著名的夜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游人们聚集于此品尝着各种美食,如红柳烤羊肉、西域胡羊焖饼、红烧羊蹄子等等,直到凌晨才渐渐散去。因为好奇,食客问店主什么是“胡羊”,说:“敦煌的绵羊嘛,好吃得很!”店主一句话吊起了食客的胃口,非要吃个饱才肯作罢。


       敦煌名胜古迹众多,历来为人向往。敦煌市东南25公里有举世皆知的佛教艺术长廊——莫高窟,开凿于十六国的前秦建元二年(366),一直持续到元朝,前后长达一千余年,是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所称许的中华文明的三大高峰之一(之前是甲骨文、之后是《红楼梦》)。莫高窟中有各个朝代的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平方米,恢弘壮丽,夺人心魄,宗白华先生说:“敦煌艺术在中国整个艺术史上的特点与价值,是它的对象以人物为中心,在这方面与希腊相似”;“敦煌人像,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略谈敦煌艺术的艺术与价值》)。1988年2月,敦煌莫高窟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西千佛洞,我前后4次观赏。特别是2018年8月18日至8月21日在敦煌参加“2018敦煌论坛:敦煌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住在敦煌宾馆,开会和吃饭都在敦煌研究院,每日经过都要与莫高窟的牌楼对望。会上又组织参观莫高窟,结结实实地了解了莫高窟的过去、现在,无论是在文化史上还是在艺术史上,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都是奇迹,空前绝后,无法复制。因研究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写本文献而诞生的“敦煌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学问,此领域的学者被学术界广泛承认和推崇。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学者,因守护莫高窟、研究“敦煌学”而蜚声海内外,为士林敬重。



       2018年暑期,我再次走上丝路。这次是到了中国境内丝路的西端——古代的西域,今天的新疆境内。新疆地处汉唐丝路中段,自然形态丰富,文化多样,民族众多,是东西方文明最大的交汇处,也是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教授心目中的多种文化汇聚的福地。从呼和浩特飞往乌鲁木齐,再飞往伊宁,向西飞越天山北支的婆罗克努山,在8000米的高空俯瞰雪山及伊犁河谷,景色壮丽。1小时后到达“中国熏衣草之乡”——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伊宁机场内满溢着馥郁的熏衣草芬芳,清心醒脑,伊宁街头随处可见茂盛的熏衣草以及出售各种薰衣草制品的店铺。


       我是乘汽车游览新疆西部边境地区的,第一站是霍尔果斯口岸。从伊宁向西北100公里就到了对面是土库曼斯坦的霍尔果斯口岸,途中经过科克达拉市,耳边响起了传唱久远的《草原之夜》:


美丽的夜色多么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 

我的琴声

想给远方的姑娘

写封信耶

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

等到千里雪消融

等到草原上

送来春风

可克达拉

改变了模样耶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可克达拉市是新疆直辖县级市,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那时在遥远西部工作着的人们是多么的深情,深情中充满了诗意的期待。霍尔果斯是蒙古语,意为“驼队经过的地方”,是陆路丝路上的重镇。1881年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割让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口岸有当时立的中俄界碑,现已成为文物,人称“耻辱碑”,据说由清政府出资、由沙俄政府制作。在埋设界碑时,清政府没有官员到现场监督,俄方乘机将界碑向中国境内推移了20公里,对此清政府虽然一直未予承认,但也由此形成了40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界碑上刻着沙俄国徽双头鹰像,显示了沙皇通吃东西方的勃勃野心。直到今天,俄罗斯的国徽上依然是伸着两只爪子的双头鹰,莫斯科大学的旅游纪念章上也有双头鹰的标志。 


       离开了霍尔果斯口岸东北上,就到了素有“高原朋珠”之称的塞里木湖。塞里木湖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海拔2080米,是淡水湖,蓄水量相当于10个喀那斯湖、100个天池大小。赛里木湖颜色碧蓝,平静如镜,天在水中,水在天上,天水一色,美不胜收。从塞里木湖沿着218国道西南行,便进入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尔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西南—东北走向的哈尔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特殊地貌。伊犁河谷属于乌孙国故地,汉代的解忧公主就是远嫁到了此地,对此唐人颇有不平:“条桑去附枝,薙草绝本根。可惜汉公主,哀哀嫁乌孙”(鲍溶《述德上太原严尚书绶》)。巩乃斯草原、巩乃斯河谷就在其境内,巩乃斯河穿行其间,历史上盛产骏马,即著名的“乌孙马”,汉武帝初名之“天马”,今称伊犁马。当我为一匹神骏的枣红色伊犁马拍照时,它躁动不安,喷着鼻息,昂首嘶鸣,前蹄一个劲儿地跑着草地,跑,音páo,走兽用脚刨地,如杭州的虎跑泉。牵马的哈萨克少年说,它就是想奔跑。见此情景,草成小诗《伊犁行》:


天马骏逸谷地成,嘶风跑雪纵横行。

乌孙旧地归西域,公主琵琶起汉声。


      凌晨5点即起身,在蒙蒙细雨中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新源县沿着218国道前行,山势渐高渐陡,道路蜿蜒曲折,翻越海拔3050米巩乃斯山脉,眼底群山苍茫,云气缭绕,山下便是中国第二大草原——巴音布鲁克,海拔2700米,面积达23835平方公里,平阔无垠,一派浩荡。一路东行再南下,中午时分到了天山深处和静县的巴仑台镇,吃了一碗羊肉面片,购买了矿泉水和刚出炉的烤馕。馕,古称“胡饼”,是汉唐丝路上的必备干粮。有了骆驼、馕和饮用水,就可以穿越茫茫的沙漠戈壁。过了和静县就进入了南疆,再向南向西便走上唐代丝路中线,沿路炎风如火,四望荒凉,已属于“绿洲文明”地带,不能想象玄奘独自一人是如何由此西行,穿越浩瀚大漠,翻过葱岭,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到达他心中的圣地天竺那烂陀的。


       从巴仑台向南经过和静县向南,就到了盛产香梨的库尔勒市。库尔勒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汉代的焉耆国)行政区首府,北倚天山支脉,有孔雀河的源头博斯腾湖,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是汉代丝路的北线、唐代丝路的中线(唐代又开辟了一条新北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是汉唐丝路的南线,均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玄奘西天取经,回来时走的就是南线,先后经过今天的喀什、疏勒、莎车、叶城、皮山、和田、于田、民丰、且末、楼兰,先进入敦煌,最后回到长安,玄奘曾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备述归国旅途的艰难和危险:


             从媲摩城东入沙碛,行二百余里,至泥壤城。又从此东入流沙,风动沙流,地无水草,多热毒魑魅之患。无迳路,行人往返,望人畜遗骸以为幖帜。硗确难涉,委如前序。


媲摩城,在今新疆策勒县北,属安西都护府管辖;泥壤城,尼雅故城,在新疆民丰县(西距于阗150公里)100余公里的塔什拉玛干沙漠中,汉之精绝国所在;硗确,多石而坚硬的路。因为是移动的沙漠,没有确定的道路,只能以人畜的骸骨为标志,才能避免不迷路,玄奘的取经之路可谓去国也难回来也难。《大唐西域记·大流沙以东行程》(卷十二)中也记载了玄奘走丝路南线经泥壤城东行回到敦煌的情形:


              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者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


        库尔勒向西是铁门关,岑参诗曾描写过铁门关恶劣的自然环境与险要的地理位置:“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题铁门关楼》),“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银山碛西馆》)。再向西是轮台市,再向西100公里是库车。库车古称龟兹,是连接今天新疆南北的要冲、汉唐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公路两边尽是戈壁,午后气温已达36℃,地表温度可能有42℃,一下车热风席卷,晒得头顶冒烟、后背灼烫。荒凉的西域,火炉里的西域。出库车县沿库尔车河向北70公里,便到了著名的天山大峡谷。峡谷属于雅丹地貌,呈褐红色,远看如火。谷内溪水漫流,气温在20℃上下,清凉如秋,上次游大峡谷还是在2012年8月,一晃就是整整五年。


       从库车出发,沿着唐代丝路中线向西南,经过阿克苏就抵达了喀什。喀什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是喀什噶尔的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东望塔里木盆地,西倚帕米尔高原,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交界,是汉唐丝路绕不过的重镇,也是丝路中国段南、北两道在西端的总汇点。玄奘西天取经,回去均经过喀什,《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五有详细的记载。人们都说:“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就不算到喀什。”我在喀什老城穿街走巷一整天,四处寻觅丝路的踪迹,一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回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城居民区的蔬菜摊上看到了由丝路传入的多种蔬菜、水果、干果及调味品,如胡荽、胡芹、胡瓜、胡萝卜、西瓜、葡萄、黑胡椒、孜然、鹰嘴豆、蚕豆、开心果、无花果等等,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物产了。丝路的开通,极大地丰富了中原的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泽惠一直延续至今。


      喀什地区盛产美玉,基本分为籽料(河床中采的玉)与山料(山上采的玉),籽料受河水冲涮,多圆润,山料由人工开釆,如矿石,有棱角。在喀什玉雕厂参观,一块重4公斤的羊脂玉开价15万人民币,一小块儿籽料挂件开价8万元。同等品质,籽料比山料要贵。汉唐丝路又称“玉石之路”,贩运玉石与丝绸一样利润巨大,元人马祖常说:“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河湟书事二首》其二),西域胡商以玉易丝,利润巨大。玉门关的设立就与方便和田玉输入中原关系密切,不同处在于:玉石由西向东入关,丝绸由东向西出关;“玉石之路”稍短,丝路漫长;贩运玉石,西域赚中原的钱;转运丝绸,中原赚西域的钱。



       博物馆是了解一地历史文化的最佳之处。喀什博物馆收藏的汉唐文物丰富多彩、文化价值独特,如南北朝的“三耳压花陶罐”、唐代的“浮雕人像陶片”、宋代的“饰缂丝边缘绢绵袍”等,都是丝路上的遗珍,放到其它博物馆早就特藏了。从当地出土的丝麻残片、陶纺轮、石纺轮看,历史上的喀什地区不仅转运丝绸也出产丝绸,地位十分重要。今天的和田一带出产一种名为“艾得拉斯”的丝绸,轻薄柔软,色彩绚丽,式样以条纹为主,中亚风格十分明显,实际上就是汉唐以来传承下来的。我在喀什艾提尕尔广场边上的一家专营“艾得拉斯”的丝绸店,看到的丝绸颜色纹样有数百种之多。唐诗中描写的《胡腾舞》《胡旋舞》男女舞者穿的舞衣,主要是用这种丝绸制成的。


       从喀什出发沿着有“中巴友谊公路”之称的314国道,出疏附县的乌帕尔镇一直南行,就进入了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山海经·大荒西经》称“不周山”,古人认为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因山中多野葱,汉唐称“葱岭”。《汉书·西域传》说:“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唐诗中的葱岭为“西极”之代称,指西部、北部的万里边疆:“葱岭秋尘起,全军取月支”(于鹄《出塞》)、“密雪曙连葱岭道,青松夜起柳营风”(方干《王将军》)、“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韦庄《平陵老将》)。我们乘坐的“喀什丝路旅游”专车一路前行,与昆仑山、盖孜河相随。这一带是汉代疏勒国旧地,历史悠远,文化深厚,自然风光壮美!游人需在“盖孜边防检查站”下车,核验身份证、边境通行证。穿过一条悠长的隧洞,就见公路两侧云雾缭绕,雪山苍莽。沿着314国道经过沙山环抱的高原湖泊——白沙湖继续向前,便进入阿克陶县南境,到达海拔3700米的喀拉库勒湖,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湖边空气清冽,西风吹来,湖水荡漾,水色青碧如翡翠。因为是高山湖,湖上云气飘浮,时聚时散,乍雨乍晴,风光独绝。贞观十七年(643),44岁的玄奘经阔悉多国(今阿富汗库拉姆河流域南的霍斯特地区)进入帕米尔高原的外围地区,路遇寒天大雪耽搁月余,后向东溯峡谷而上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今帕米尔河): 


             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在两雪山间,又当葱岭之中,风雪飘飞,春夏不止,以其寒烈,卉木稀少,稼穑不滋,境域萧条,无复人迹。川中有大池,东西三百里,南北五十余里。处赡部洲中,地势高隆,瞻之漭漭,目所不能极。水族之类千品万种,喧声交聒,若百工之肆焉。 


        大池,《大唐西域记》卷十二称“大龙池”:“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色带青黑,味甚甘美。潜居则鲛、螭、鱼、龙、鼋、鼍、龟、鳖,浮游乃鸳鸯、鸿雁、鴐鹅、鷫、鳵。”  大龙池,即今喀拉库勒湖,也称帕米尔湖,北距今天的喀什市近300公里,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克陶县,是新疆南疆的旅游胜地。玄奘是历史上记录此湖的第一人。湖对面是有“冰山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09米,山顶终年积雪,映衬在蔚蓝色的天宇下分外晶莹皎洁,是真正意义上的湖光山色,奇崛壮美,无以复加。由此再南,就到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的红其拉甫口岸,海拔4733米,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口岸对面是巴基斯坦,口岸距喀什市420公里。


       由于现化进程的加快,地域差别日渐缩小,能代表一地文化特色的首推饮食。说北京,肯定要提到油条、豆腐脑;说山东,肯定要提到煎饼、大葱;说河北,肯定要提到驴肉火烧;说山西,肯定要提到刀削面;说陕西,肯定要提到肉夹馍;说重庆,肯定要提到红油火锅;说湖南,肯定要提到红烧肉,等等。喀什以羊肉闻名,天下独绝:一是新鲜,当地人说,新鲜的羊肉上落的是马蜂,不新鲜的羊肉上爬的是苍蝇。二是现宰现吃,不过夜,喀什没有冻羊肉一说。三是吃法多样,可煮可蒸可涮可烤,可以馕包肉,可以手抓饭,可以过油肉拌面,也可以羊肉汤煮馕、羊肉汆面片(当地称“那仁”)。各种羊肉美食以以馕坑烤肉为最,把羊肉剁成拳头大小的带骨肉块,用鸡蛋清、姜黄、胡椒粉、孜然粉、精盐、面粉、还有我不知名的西域特有的香料,拌匀成糊,均匀地涂抹在肉块上,再穿挂在铁架子上放入馕坑,四面受火,约烤半小时即成,外焦里嫩,鲜美异常。再佐以浓烈的“伊力特”老酒,听邻座说着你压根儿就听不懂的语言,更是妙不可言。7月的喀什晚上10:40天才刚黑,烤羊肉的炭火在大街小巷闪烁,空气里弥漫着羊肉的香气,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形容美食常用“弹牙”一词,指食材上好、烹制讲究,耐咀嚼品尝。如以此论,喀什的羊肉“弹牙”面食亦“弹牙”。我在喀什遍吃各种做法的羊肉和面食,实在是天下美味。从呼和浩特经乌鲁木齐飞喀什,单程航程3537公里,来回7074公里,不贪吃、不吃好能对得起遥远的旅程吗?但喀什的美食实在太多了,你就是放开肚皮吃也着实也吃不了几样。


       在喀什游览了5天之后,带着不舍,7月26日由喀什机场机场飞赴乌鲁木齐,草成小诗二首,抒发喀什观感:


其一

丝路西行极此边,巍巍葱岭尽冰川。

云翻雾锁盘陀路,玄奘东归苦雪山。

其二

东渐胡风物产丰,石榴如火籽瓤红。

饟坑烤肉孜然粉,辣味椒香洒半空。



      丝路开放互通,壮阔悠远,如画幅一样缓缓铺展在苍茫的亚欧大陆上。我以为,丝路上移动的风景与永恒的象征首数骆驼。


      骆驼是仁兽也是神兽,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耐力的代表,善于在极端的气候条件下可以长途跋涉,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源,是丝路上最重要的运载牲畜,可以远距离驮运丝绸、陶瓷、茶叶,直到西亚、中亚乃至大秦。清人童华《骆驼经》说:“驼日行六七十里,急行可三四百里,马不能及。虽冰雪在地,寻啮草根木枝,即可度日,不费草料。遇郭壁(戈壁)数百里,则灌盐一斤,缚其口,数日不饥渴,故塞外往来挽运,盘打阪,过郭壁,莫善于驼”;“驼知泉脉所在,辄止不行,往往掘地得泉”。一说丝路风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骆驼。敦煌城里到处可见骆驼图案,鸣沙山有成群的骆驼供游人有偿骑乘,以体验古老的丝路驼铃叮咚、沙海茫茫的情形。喀什的艾提尕广场有一组名为“丝路风情”的骆驼铜塑,表达了对骆驼为丝路所作贡献的敬重。广场上还有一对漂亮的白驼悠然漫步,神情自若,令人叹赏,遂作《咏古丝路骆驼二首》,以咏眼前之景:


其一

南北天山魅影浮,驼蹄印路自成图。

遥遥碛道连西域,雪岭嚼冰渡热湖

其二

曲颈如鹅趾掌宽,茫茫沙海自成船。

盐浆解渴风中宿,运驮绢丝满宇寰。


热湖,今称伊塞克湖,高山不冻湖,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唐代称“热海”“咸海”或“大清池”,是丝路上的必经之地,岑参有《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一诗:“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这是唐人第一次将热海写入诗中。骆驼,是神兽,亦是“仁兽”,在你骑乘的时候,它会先弯曲蹄子、跪下前腿、再跪后腿平卧下,让你很容易地抬腿跨上去,等起身时则是先起后腿、再起前腿,慢慢立起全身,缓步向前。骆驼的步履,可以用不紧不慢、四平八稳来形容,骑乘在有驼峰前倚后靠的驼背上,有绝对的安全感。骆驼奔跑也很有意思,马跑是直的向前,骆驼跑是左右向前。记得我17岁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插队,在一个初冬的黄昏,我要去山那边的牧民家。在四望苍茫的草原上,凭着骆驼的沉稳,数着渐明渐亮的满天寒星,走过了一片又一片沙地,最后安全到达。


       可以这样说,没有骆驼,就没有丝路的运输;没有骆驼,丝路就不会延伸得如此之远。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多幅有关骆驼与丝路的壁画,如第61窟、第296窟、第302窟、第420窟,或为骆驼饮水、灌药,或牵引骆驼及驼车在山间草原行走,这些壁画创作的时间大致在公元5至10世纪之间,说明隋唐时期以骆驼为主的驮运仍旧是丝路商旅贸易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丝路上的骆驼稳健持久,魅力独具、让人心动。不管怎么评价,骆驼都是那种能给人带来无限美感的古老生灵,是勇气和力量的化身。时至今日,骆驼依旧不断地引发人们关于汉唐历史、边塞、西域、贸易以及丝路的丰富想象力。


       “诗圣”杜甫说:“崆峒西极过昆仑,驼马由来拥国门”(《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其三),是唐代丝路繁盛的文学写照。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峰林耸峙,怪石嶙峋,主峰海拔2123.3米,唐属陇右道肃州福禄县,是古丝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有“西来第一山”之称。西极,极西,西方极远之地,汉唐中国人所知的极西之地就是大秦,即罗马帝国。杜诗说,走过崆峒山、翻过昆仑山一直向西,经过里海、黑海、地中海就到了大秦;丝路开通以来,骑着骆驼、牵着马前来的人争相涌进国门,其势如堵,盛况空前。不说葱岭以西的丝路西段,亦即今天中亚、西亚以及北非、欧洲的高原、山川、河流、大海,仅是中国境内的以河西四郡、阳关、玉门关、吐鲁番、霍城、伊宁、焉耆、库尔勒、铁门关、轮台、库车、阿克苏、喀什、疏附等为代表的丝路沿线风光就美不胜收,胜境无数、风光绝美,让人流连忘返。


本文作者 


       丝路壮游,一看地域,二看距离,三看海拔。一出行就是几千公里,穿越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南北,浩阔的天宇、巍峨绵延的雪山、荒凉无边的戈壁、广袤的草原、悠远的河流、清澈的胡泊,由此连带起的长城、古堡、烽燧、大漠、胡杨、驼队、骏马、胡笳、羌笛、弯弓、鸣镝,构成了全幅的丝路图景,既雄浑壮阔又古劲苍凉,有咀嚼不尽的文化蕴涵与美学意味。丝路连接的不仅是东方与西方、内地与边疆,还连接着历史与现实、今天与未来。丝路宛若彩云游动,迆逦在遥远的天边。走上丝路,自豪感与英雄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走上丝路,视野和心胸才会大开;走上丝路,你才敢像诗人海子在《遥远的路程》一诗中一样硬气地说:“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作者简介:高建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委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陶渊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

来源:《书屋》2021年11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民族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